当前位置: 太阳娱乐娱城官网8722» 媒体聚焦

[农民日报] 坚守海岛二十年,他们问天探虫护粮安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23-06-29

在山东省烟台市,茫茫海上,有这样一座小岛,位于黄渤海的分界之处,向南是烟台市区,向北连接大连,它正是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的北隍城岛。今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植保所”)在此设立的长岛试验基地已建成整整20年,雷达监测、灯诱捕虫、昆虫分类、分析习性、制定防治策略……一代代青年学子20年如一日,扎根海岛,开展跨海迁飞昆虫种群的动态监测,及时预报虫情,研究不同昆虫的迁飞生物习性,创新绿色植保技术,为防治农业迁飞性害虫贡献力量。

长岛试验基地工作人员开展每日昆虫分类统计

精心试验 艰苦建站

一座深海小岛,缘何成为植保所长岛试验基地的驻地?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棉铃虫在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连年暴发,1992年棉铃虫累计发生面积超2000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超100亿元,对棉花等农作物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在防治实践中,监测难度大、预测准确率低的问题突出,成为了棉铃虫防治科技的主要瓶颈之一。

“为解决棉铃虫防治的难题,1996到1997年,植保所的科研人员以渤海湾为中心,以‘天津-大连-烟台’为考察路线,进行了14次的客轮航捕,发现了包括棉铃虫在内的21种昆虫的跨海迁飞行为。”首位驻岛的博士生封洪强介绍,当时,这些发现成果在国内外首次证实了野外棉铃虫种群存在远距离跨区域迁飞,并阐明了渤海湾通道在研究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害虫季节性迁飞中的重要地位,也为长岛试验基地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2002年,封洪强等植保所科研人员来到北隍城岛,设立了高空灯诱设备,进一步验证在岛上建站的可行性。“经过了一年的试验,发现这个岛能诱到很多迁飞性农业害虫,像棉铃虫、小地老虎、粘虫等等,而且数量非常大,每一次迁飞高峰也非常明显。”封洪强说,整座小岛郁郁葱葱,一片碧绿,几乎没有人种植农作物,所以在这个岛上诱捕到的农业害虫肯定是从大陆上迁飞过来的,是开展昆虫迁飞的理想之地。

随后,植保所科研人员将KC-2型车载昆虫雷达运至北隍城岛的山上,雷达监测表明,途经此岛的跨海迁飞昆虫生物量巨大,由此开启了北隍城岛雷达监测的序章。2003年,植保所在北隍城岛建立定点观测试验站,正式开启了跨海迁飞昆虫野外监测工作。2007年,植保所科研人员主持完成的“棉铃虫区域性迁飞规律和监测预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克服困难 白手起家

建站早期,生活和试验条件相当艰苦,植保所科研人员租住在当地渔民一个废弃的小院子里,条件极为简陋,大家都挤在农家炕上睡觉。

在当时的条件下,植保所科研人员更是将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发挥到了极致。封洪强介绍,“最初,我们将采集到的虫子铺在地上,蹲在地上进行分拣,大地就是我们的实验室,把培养皿放在小凳上进行解剖,甚至有时用贝壳做培养皿。”

“昆虫一般是夜间迁飞,所以我们经常在太阳没落山的时候就爬上山顶,开始运转扫描雷达,紧盯计算机屏幕,认真记录各种雷达信号,分析昆虫迁飞数据,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才结束观测工作。”封洪强说。

回忆起当时的难题,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用水问题。由于海岛淡水资源匮乏,早年食用水都是人拉肩扛,用水十分不易。

作为驻岛博士研究生之一,付晓伟2009年上岛,并坚守了8年。他回忆道,北隍岛的饮用水为岛内地下苦咸水淡化,每五天供给一次,洗漱用水由雨水改为了未经淡化的苦咸水,时间久了,皮肤粗糙发硬并且很容易掉头发。

2010年,植保所科研人员开始尝试安装垂直昆虫雷达,与原有的扫描昆虫雷达互为补充,开展联合监测。2011年,他们在北隍城乡原中心小学的旧址上,建立了长岛站多元监测平台。

2012年,我国东北地区粘虫大暴发,对玉米安全生产构成了巨大威胁。“与其他基地不同,长岛试验基地位置特殊且没有粮食生长,通过雷达监测到大量粘虫成虫,可以说明岛的东西两侧大范围内都有虫子在迁飞。”植保所所长陆宴辉表示,长岛试验基地快速将粘虫迁飞的信息反馈至农业农村部相关部门,对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做好防控准备、减少东北地区粘虫危害作出贡献。

蓄力青春 接续奋斗

“旋目夜蛾两个,玉米螟一个,苹梢鹰夜蛾两个。”面对桌上放满的形态各异的昆虫,基地科研助理顾岩毫不费力地就叫出了它们的名字。在基地,分拣虫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即对前一天灯诱到的虫子进行分类和分析。虽然枯燥,但对顾岩来说,这项工作已是游刃有余,两分多钟时间里,她便能挑拣并认出近40种昆虫。

“我们的总体思路是,首先明确昆虫迁飞的种类,进行迁飞生物学研究,掌握生物习性,再制定相应的绿色防控策略。”现在的驻岛博士后周燕说,每年的6月份和9月份是迁飞高峰期,夜晚高空探照灯上方,昆虫就像雪花一样,一片片飘入灯里,落入网中,几乎每15分钟就要更换一次网箱,一晚要换五六次。

除去灯诱捕虫,北隍城岛鹰窝附近的山上,昆虫雷达也正在旋转监测,侦查空中虫情。“现在我们用的雷达可以24小时不间断监测昆虫迁飞情况,并通过网络远程传输监测数据,可以大大减轻工作量。”现在的驻岛博士生李晓康说道。

每每遇到迁飞高峰,岛上的科研团队就会不定期向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虫情报告,及时发出预警信息,让相应地区做好防护准备。“通过20年的监测,仅仅是鳞翅目害虫就抓获了250多万头,生物量非常巨大。我们采用地面和高空相结合的防治策略,以迁飞成虫为重点,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减少了大量粮食损失。”周燕说。

2019年,农业农村部批复建设山东长岛迁飞昆虫科学观测实验站,经过3年多的建设,实验基地大楼将于2023年7月竣工,基地师生的实验环境也将迎来新的改善。

“20年来,长岛试验基地建立了世界一流的昆虫雷达监测站,在重大害虫高效监测预警上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陆宴辉表示,未来,长岛试验基地将联合全国多地的昆虫雷达,编织成网,互相联动,真正实现迁飞昆虫的早发现、早预警。

2023年,植保所发布了以“扎根海岛、问天探虫、扼守咽喉、心系沃野”为核心的长岛试验站精神,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学子接力奋斗,继续开展跨海迁飞昆虫监测预警,研发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为守护粮食安全助力。

新闻链接:https://newapp2.farmer.com.cn/share/#/news_detail?contentType=5&contentId=178667&cId=0


Baidu
sogou